學校概況:金沙js6038線路通道坐落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——河北省承德市,具有110多年辦學歷史,學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類本科高校,是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共建地方高校,是河北省首批轉型試點高校之一,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首批全國五所“產教融合創新實驗項目”基地學校;是國家發改委、教育部“產教融合工程建設”項目基地校;是國家民委“民族關系”研究基地;2016年入選數據中國“百校工程”產教融合創新項目,獲國家1億元資金支持;是中美應用技術教育“雙百計劃”首批試點院校;2020年6月22日經省學位辦審核增列我校為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;2020年7月20日獲批河北省創業大學;2021年被評為河北省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示范學校。
歷史沿革:金沙js6038線路通道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經光緒皇帝御批設立的熱河速成法政學堂,隸屬學部。期間幾經易名,1915年改辦為熱河公立師范學校,1958年改建為承德師范??茖W校,1959年通州師專遷到承德與師專合并,1960年曾升格為承德師范學院,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承德師范??茖W校,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改辦為承德民族師范高等??茖W校,2010年3月,經教育部批準升格更名為金沙js6038線路通道。2014年12月,河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共建金沙js6038線路通道。
辦學條件:學校占地80.35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37.8萬平方米,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594.28萬元,各類實驗(實訓)室143個,紙質圖書139.17萬冊,數字圖書335.06萬冊,有先進的圖書網絡自動檢索、借閱系統,開通了中國知識資源總庫(CNKI)、超星讀秀知識庫、萬方數據知識資源等網絡資源。學?,F有全日制本科生12566人。
學科專業:學?,F設有17個二級教學單位,現有本科專業54個,涵蓋9個學科門類,其中師范類專業18個。小學教育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,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13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,思想政治教育、歷史學專業等5師范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中學第二級認證。
師資隊伍:經過多年來的科學發展,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、結構合理、學歷層次和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隊伍。以省級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為契機,著力打造教師培訓課程、培訓隊伍、文化建設、競賽評先和自身建設等五個體系,提高師資隊伍素質。專任教師676人,其中高級職稱241人,占比35.70%。教師隊伍中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3人、省級教學名師3人、省級優秀教師3人、省級教育工作先進個人2人、省師德標兵3人,省師德先進個人3人、河北省輔導員年度人物1人、河北省“三三三”人才二層次人選2人、三層次人選22人、承德市市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6人、承德市優秀教師6人、市教書育人楷模2人、市師德標兵2人,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。
科學研究:目前,建有國家民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、塞罕壩精神研究基地、國家民委植物學重點實驗室、河北省文化旅游大數據技術創新中心等14個省部級研究平臺,建有山杏優良品種繁育及產品開發、高吸附果殼活性炭等16個市級研究平臺。2021年,我校以申報單位身份獲批省級平臺2個,以第二共建單位獲批省級平臺2個,獲批市級平臺1個。依托平臺開展校政、校企、校所戰略合作,努力實現學科和平臺共建,推進項目合作和成果共享,培養應用型人才,發揮科技服務功能。2020年學院被評為河北省“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”。2021年,獲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37項(含校級科研課題預計50項),其中,國家級課題2項,省部級課題14項。
特色辦學:貫徹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,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本科教育的全方位、全過程中,堅持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”的辦學宗旨,學校建有避暑山莊研究院和納蘭性德研究中心等非遺研究平臺14個。
開放辦學:積極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,與中央民族大學、首都師范大學、美國莫瑞州立大學、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、韓國圓光大學等23所國內外高校開展校校合作辦學。加強校地、校企間的互動合作,搭建了“U-G-S”平臺,構建與地方政府和中小學校(幼兒園)合作共建、“三位一體”的協同培養機制,深入推動學校創新教師教育體系、深化教師教育主體合作、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。
社會聲譽:學校的辦學成就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,近年來,先后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、河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、省級文明單位、省級文明校園、河北省示范性就業指導中心、河北省教育系統志愿服務先進單位、河北省五四紅旗團委、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務集體等榮譽稱號,《中國教育報》《中國民族報》省市電視臺等媒體多次報道了學校的辦學事跡,產生了廣泛的影響。為深入貫徹習總書記視察承德重要指示精神和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,學校自編自創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實體教材--歌舞劇《情系塞罕壩》,成為承德市弘揚塞罕壩精神重點工程,受到中央電視臺、光明日報、長城網等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報導。
發展目標:歷經百余年的積淀,學校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,凝練了“修德礪能、博學致遠”的校訓,形成了“同心砥礪、持之以恒、自強不息”的學校精神。當前,學校已穩步邁入全面開啟高水平應用型民族師范大學建設的新征程,學校將按照“四個需求”辦學理念,“師范性、民族性、應用型、開放式”總體辦學定位,制定新“三步走”發展戰略,確立“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民族師范大學”奮斗目標,進一步凝聚起團結奮進、擔當干事的強大動力,力爭成為河北省教師教育改革的排頭兵、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排頭兵、全國非遺大學傳承與實踐的排頭兵,為把學校建成高水平應用型民族師范大學而努力奮斗!